close
國中畢業前,對於高中聯考的準備,我只能說自己很「討債」.....讓爸媽、怡芬表姐陪我到澎湖去靜心讀書,ㄧ個人的考試,爸媽居然為了我如此大手筆,最後我也只是考上了瑞祥高中,到現在我都還深深感到愧疚。我並不是一考完就決定出國,瑞祥的暑期輔導,沒錯,還沒高一就暑期輔導...我還是有參加,也在那短短的一個月之內,認識了ㄧ輩子的好朋友之ㄧ─彥伯,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。忘了時間,只記得老爸問了我一句:「想不想去英國留學?」其實對於這個問題,我根本就沒有多想,老爸在給我思考的幾天裡,也不忘提醒我,如果決定出國,要更確認我出國的動機、意圖,如果我只是為了逃避,那乾脆不要出國。不愧是老爸,我的想法一下被拆穿,對於台灣的考試壓力,我已經有種不想面對的退縮,幾乎是沒經過太多的思慮,我就跟老爸說我想出國,畢竟在我心中,國外的課程好像都很簡單,我那時還在想,也許我不用在面對一大堆算數題目、難解的物理化學了,到了英國我一定能夠「舒舒服服」的讀書,於是在簡單的科目測試(數學、英文)之後,我被英國高中錄取了。而我並不知道的是,英文才會是我即將面對到的最大問題,從小為了英文這個語言,我不知道耗費了家裡多少的資源,也不知道浪費了多少老師的時間,在留學前一個月左右,爸媽也請了一位外國老師到家中陪我聊天,希望我能更快適應在英國的生活,我不知道這些英文的底子對我到底有沒有用,但我知道的是,我一開始還是當了兩個星期的聾啞少年。

很多人會問我關於英國的問題,在早期回到台灣時我也樂於回答,甚至不管別人想不想聽,我都喜歡自顧自的述說自己在英國的英勇事蹟,但到了現在,我自己已經不是那麼愛提了,有時僅管朋友問起,我也都笑而不答,或是刻意轉移話題,而一直說要將英國的事情整理成文書檔,但卻一拖再拖,遺忘的也越來越多。

多數人以為,如果在台灣能夠與外國人用英文交談,無論那位外國人是老師或是朋友,到國外去的溝通應該都不成問題,對於這點我十分不以為然,想當年我身為區區一位國中生,隨時跟外國老師打屁也能聊上1、2個小時,但那些底子,當人到了國外,大部分都成了「屁」。

關於英語學習,有一件事情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,溝通,無論是在國內與外國老師、朋友聊天,或是當出國遊學、旅遊時與當地的人買東西、說話,這裡溝通的出發點都是「那個外國人願意跟你溝通,他知道現在正在跟你說話。」這個大前提是很重要的,剛到國外時,沒有半個朋友,身邊的人英語都比我好上太多,而大家也都急著交朋友,如果英文不夠好,能交到願意慢慢傾聽我在那邊支支、嗚嗚、嗯嗯的朋友嗎?老師也許好上許多,因為他(她)有必要跟我溝通,但如果是平輩,誰會願意放慢速度ㄧ個字ㄧ個字的跟我交流?年輕人大多個性急躁,如果是說國語,我個人也習慣講的很快,試想當你面對到一個外國人,他想跟你說中文,但除了說話都要想很久、每ㄧ次開口都要先恩...上個幾秒以外,當聽你說完之後,還會要求你說慢一點、再說一次,你真的會那麼有愛心、耐心的去交談嗎?更何況臺灣人也許會認為有一個外國朋友、跟外國人一起出去玩是很酷的事,但在英國當地,多數英國人可是都不想跟亞洲人混在一起的。

最後就是資訊的問題了,簡單的來說,每個地區都會有一些舊有的文化、特殊的開玩笑方式,大陸人來台灣,也許不會懂我們的一些幽默,這些幽默都是經由電視、網路等方面,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了解才會懂得,即便大陸人中文程度不比臺灣人差,但我認為,當我們一個人接一句周星馳電影系列的台詞,不要說是大陸人,香港人都不見得知道我們在笑什麼?

於是我剛到英國的情形就是,我幾乎聽不懂大家在說什麼(我知道英國第二外語是法文,我一度認為大家應該是在講法文......),我自己也不太清楚怎麼表達,就算想開個玩笑、罵幾句髒話,來來去去也罵不出什麼新意,於是我都始能偷偷跟著當地的人(不要誤會,我不是變態...),當他們去教堂,我就跟著去,當他們去吃飯,我也跟著去,宿舍的集會時間,我還是笨笨的待在房間裡,都要舍監派人來請我去參加......這些事情在一星期之後有了好轉的跡象,畢竟學生的每個星期幾乎都是循環的,我也慢慢了解什麼時間我應該出現在那裡、做些什麼事,但這都是後話了...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baisj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